• 4207阅读
  • 13回复

三达的婚礼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发帖
527
积分
6232
贡献值
19
都币
0
在线时长: 391小时
注册时间: 2011-05-14
我的老家
汪墩乡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使用道具 楼主  发表于: 2011-06-10

      
     三达母亲的早晨是从零晨四点开始的。
     三达躺在床上,尽管被子捂得很严实,却根本没睡着。他挪了挪身子,被窝里探出脑袋看了窗户外,依旧是一片寂静的黑暗。只听到他母亲在院子用畚箕装了一捆硬材放在灶口,手上电筒的光茫不时闪过窗户,这让三达感到一丝安详,不久就听见“哗哗 ”的水声倒入灶台的锅中。  三达无论如何睡不着了,干脆起来帮忙做些事,刚钻出被窝 “咝咝” 声从牙缝里挤了出来,身体也佝偻得像个老者,穿着拖鞋来到大厅,他很冷。
      “你这么早起来干嘛?多睡一会儿,今天冷得要命”,他母亲埋怨说。 “我是没办法,要故意赶个早,早些煮好粥,村里帮工的七点多钟就要来吃粥,吃完粥早些得发箩担”,这位头发斑白的母亲接着说。
      这一天是二零一一年正月初二,天冷得紧,尽管没有风,潮湿的空气挤满在这平房各个角落,使人无处躲藏,这时的空气像把刀,仿佛在皮肤划上几道口子。  三达来回不停地跺着脚,最后转到灶口烧火去了。
      今天是三达娶媳妇的日子,拥挤里的大厅里摆了很多东西,光是放在托有四个晒凳的案板上那半边猪肉就将大厅占据了不小的空间。三达母亲硬是将这头猪养到五百零八斤, 据三达的二哥回忆,在“消猪”时把村里几个“雷都打不死”的后生弄得比双抢还累,尔后都吃了一大碗点心,添了许多肉。除了那半边肉外,菜也是一堆一堆的放靠在“鼓皮”边,有耦、芹菜、花菜、香菇、红萝卜等,应有尽有,从横梁伸下来的挂钩上吊了一个竹篮,里面装的是牛肉——那是在隔壁村老曹家买的。 三达一开始不同意买牛肉,认为这会形成攀比的心里。三达父母坚决说:“人家都用,我们不用就会落下一话柄”,大人爱情面。   厅正中央还放着一对箩筐,扁担穿上箩系,横在萝筐口上,箩筐边和扁担头贴上鲜红的喜字。 箩筐里面放了米、布鞋、生鸡蛋、袜子等东西,一只绑了脚的鸡在箩筐边上弹了两下,像是要把脚上的绳子甩掉,可惜徒劳。
     按照习俗,村里无论谁家办喜事,一户派一个人义务帮忙,这倒是也是,谁家没大事。七点刚过,邻里人有的带着铝锅、有的带着菜刀、有的提着竹篮、年轻一点小伙子则带着托盘,陆续到三达家吃粥,今天是大日子,平时担粪都碰面的人倒也不用客气,自己拿碗给自己满上,“大头”的娘说“谁要老实,饿肚子是活该”。说得也是,这场面确实也应付不过来。不多久,锣鼓队也前后进来了,这些成员都是前几天还是嗅“牛屁股”的人,上田洗脚后拿上乐器,就俨然成了乐队成员,几十年不变的曲调悠美的散开了,惹得好事的人前去看新娘。   此时的鼓乐手坐在桌子边,桌子上的粥直冒热气,鼓乐手喝了一口粥后仍是放着嗓子讲话,粥沫都溅远处的辣椒碗中!
      “不要吃得太饱,等下去王滚垅还要吃”,一向喜欢喜欢开玩笑的福全眯起眼睛嘻笑说。
     “你放心哦,我昨天晚上就没吃,一直饿到现在,就是准备到王滚垅里吃半碗爆肉”,冬保大口喝了一碗粥如是说。
      乐队没吃多久,就听见三达的父亲客气地叫着子牧的名字,并指了指屋角落里的大铝锅,“粥在那边,自己去盛”。年轻的子牧穿了一身墨黑的西服,胡子刮得干干净净,轮廓清晰的脸庞隆起了高挺且笔直的鼻梁,“主财”的鼻头口不见一点鼻屎壳,双眼皮的大眼镜躲在黑框眼镜下富含灵气,使得这首《茶话》作者的书生气更浓烈些许。子牧也不是外人,自己盛了一碗已经不太热的粥放了几勺辣椒酱独自吃了起来,津津有味。他的“昌铃王”就停在祠堂大门的外面,是应三达的爸,也就是子牧舅舅的邀请去壮大车队。如此算来,总共不下三辆,场面应该很壮观。第一辆车花了三百元请的华谱车,用来接新郎、新娘和媒人的。第二辆车是子牧的“昌铃王”,主要是伴娘坐,另外搭些如举邦、举阀之类的小屁孩。第三辆车是福田农用车,平时主要是用来拉砖什么的,如今也被贴上喜字,仿佛升了级尊贵了许多。,而我们的庄稼人兼乐队成员马上就要登上它了。
     准备完毕,一个磨盘大“大地红”被引燃了,噼噼啪啪的响声与庄稼汉的乐器声混杂在一起,身材匀称的刘剑挑起都昌人所说“箩担”,跟在鲜红的旗帜后面,浩浩荡荡向王滚垅村走去。
     路并不难走,半个小时车程,在去徐埠的路口的山坡下远远望见一个小村庄,那就是王滚垅村,也就是新娘夫腾的家。刚到村口,乐队又响起了,几个池塘洗菜的妇女目不转睛的盯着这边,肯定是在琢磨着:“到底谁是新郎呢”?
     按习俗得先走女方祠堂,祠堂门口站了很多人,还没走到,摊在地上的爆竹已经点燃了,手上的旗帜也被早已吩咐的少年接走,在祠堂走一遭后就径直向夫腾家走去。这是一幢二层小楼房,从一楼斑驳的墙面及二楼砖面的新迹,可以猜出这幢几乎没搞装修的房子建了一层后,时隔多年才建二层。院子里坐得满满当当的,光一个桌子就围得不少人,已经是水泄不通,不时几声吼叫从桌心炸开,边上的看客似乎比当事人更急,一股脑的叫“炸了,炸了”,或许是投了股,或许是天生的大嗓门的缘故。
     三达强压这种大场面带来的惊慌,微笑着叫了一遍亲戚并散了烟,尔后直接去找新娘夫腾去了!
     夫腾略微打扮了一下,头发盘在头顶,像朵详云。秀气的瓜子脸上闪扑着一对弯弯的的双眼,笑起来更是像初八的月亮,充满妩媚。白晰的皮肤尤如无瑕的白玉,弹指可破,一缕阳光照来,闪现出洁净的光茫。皓齿在唇角略微上扬嘴中忽隐忽现,引人无限遐想!看到三达的到来,夫腾控制不住自己的兴奋,慌忙拉起他去试婚纱,夫腾穿上洁白的婚纱,轻盈的转了个圈,匀称的身材在洁白的映衬增添了不少圣洁的气质,像宫宇的仙女下凡、像含苞待放的梨花、像西域的天山雪莲。。。。。。
    十一点多钟,楼下响起开饭的声音。三达毫无争议的被安排在“龙口”,与媒人“虎口”在一排,对面则安排了能说会道,且酒量很好的陪客,两边则是坐了一些长者,或者在这个大喜日子里比较重要的亲戚。总之,大家都很客气,管认不认识,先散根烟再说,对于一些不抽烟的还要推让一翻,要得知确实不抽时,才佯装扫兴的放回烟盒。今天陪酒的叫解生,是一位五十多岁的中老年人,眉粗眼大,嗓门也不小,一看便知是酒场硬汉。这不,刚上了一碗冻鱼,大家还在啃瓜子时,“陪客”举起酒杯说了一番祝福的话,抬头便干了,三达见了这阵式,慌忙推让着不喝酒,否则以自己的酒量,肯定不要三旬就得趴下,还是干脆不喝为妙。主意已决,任凭再能说酒话的解生已经耐何不了半点,失望之余,只能让三达用可乐代替,场面肯定冷不得。
    “新朗官,现在拿这当家里一样,莫客气,趁热吃,不要打饿肚”,一个只剩一颗牙齿,经历很多沧桑的七十多岁老人劝说。
    “嗯,我是没停,大家都吃”, 三达夹了一片菜送到口中应付说。说实在的,像很多在外闯过的年轻人一样,三达已经非常不习惯这些客套的礼节,越是这样,越是不尽兴,再说作为今天的主角,肯定要低调一点。以至于从酒桌下来,本来三碗饭量的三达如今只能落下半饱的状态。
    夫腾的母亲没有吃饭,坐在房间,看似十分难过,眼睛有哭过的迹象,和正在议事的妇女诉说着夫腾过去的点点滴滴,越说越是难受,结果“呜呜”的又哭了一场,各人心里充满杂味,不知是回想起自己的婚姻还是感慨时光易逝!
     吃过饭没多久,就开始“装郎”了,也就是新郎在众目睽睽的祠堂中全套换上新衣服,袜子都要换,然后披上被芯丝绸,给每个大人行礼。  已经吃饱了的乐队早已在祠堂等候,祠堂围了不少人,几乎都是老人、女人和小孩。“士大夫”也拿也早已准备好的相机,只等仪式的开始。三达刚到祠堂,立刻吸引众多的目光,此情景就像中央领导去省里考察,只是没有掌声。一些好事的妇女在交头接耳,议论纷纷,可以想像得出,三达的长相一定是令这几位多事的人扫兴了。裁缝刚拿来新郎的新衣服,乐队就开始响起来,号鼓手口中看上去仿佛含了一颗核桃。三达给裁缝行了个礼后就按他的意思利索的脱下来了,在裁缝的帮忙下优雅的穿上了“金盾”衬托,上面再加了一件内蒙古羊毛线,最后套上了前几天三达与夫腾一起去县步行街买的“才子”男装,口袋里还装上了笔和记事本。裁缝将鲜艳的被芯像“袈裟”一样披在三达的身上,用胸针缝好,戴上手套后,拿了一束花就被主事人拉牵着找人行礼。三达已经被搞得晕头转向,行礼时差点跪了下去,搞得被行礼者以为小伙子礼性足,慌忙搀扶来,还很不自在说了一些只有自己能听得清的客套话。
     “装郎”总算完毕,三达长长的舒了一口气,折腾得够呛了。主事人将三达引到夫腾的闺房,夫腾在安慰自己的母亲,三达也安慰说:“虽然我没有潘安的容貌、没有李嘉诚的财富,但我有一颗真挚的心,既然我们能在一起这么久,说明我们是志同道合的,生活在一起肯定会很幸福,你们做大人的就放心吧!何况我家也不是好远,我们可以经常回来看往你们”,大家你一言我一语,终于她母亲沉重的心情释放了些,听到外面鼓乐的催促声,三达就牵着夫腾的手踏了出来,迎接他们的是一缕灿烂的阳光,还有响彻云霄的鼓乐声,瞬间将这对新人的心照得暧洋洋的。。。
     三达的婚姻,成为三达最美好的回忆。

[ 此帖被yjghdk在2011-06-10 14:45重新编辑 ]
冰点还原精灵官方网站
 

发帖
5613
积分
3387
贡献值
45
都币
10
在线时长: 1696小时
注册时间: 2010-10-27
我的老家
西源乡
只看该作者 沙发  发表于: 2011-06-10
     很不错的一篇文章,可圈可点的地方就不一一道出。

     说实话,通篇看下来很受不了那些根本不符常态的现象,且都昌话应用的似乎有些“洋不洋,土不土”的感觉,没能很好的还原出那种生态。


发帖
527
积分
6232
贡献值
19
都币
0
在线时长: 391小时
注册时间: 2011-05-14
我的老家
汪墩乡
只看该作者 板凳  发表于: 2011-06-10
回 1楼(绝对马甲) 的帖子
时间仓促,写时没想那么多!经你这么一说,我自己也感觉到了,缺乏都昌原生态!
应该说,你说的“不符合常态现象”都是比较真实!可能不同的地区还是有细小差别!

发帖
4515
积分
97592
贡献值
6
都币
0
在线时长: 440小时
注册时间: 2009-03-31
我的老家
周溪镇
只看该作者 地板  发表于: 2011-06-10
  很地道的都昌民俗,可以说迎亲全记录。楼主用心了!

发帖
1728
积分
33522
贡献值
72
都币
0
在线时长: 869小时
注册时间: 2011-05-22
我的老家
县城(都昌镇)
只看该作者 地下室  发表于: 2011-06-10
  很地道的都昌民俗,可以说迎亲全记录。楼主用心了!
发帖
675
积分
20297
贡献值
3
都币
0
在线时长: 100小时
注册时间: 2011-05-24
我的老家
只看该作者 5楼 发表于: 2011-06-10
娶亲的一天娓娓道来,让人如身临其境,很亲切......

发帖
3289
积分
23756
贡献值
44
都币
0
在线时长: 348小时
注册时间: 2011-02-13
我的老家
苏山乡
只看该作者 6楼 发表于: 2011-06-10
凡是结过婚的年轻人都感同身受,此篇文章写的很好!
有醇厚的都昌地方气息,原汁原味的题材让我仿佛身临其境!
回想起我当初结婚的过程,这是何其相似!
家乡美......山美、水美、人更美!
生我养育我地方的事情更加美!
好文章!!!!  

发帖
8438
积分
455084
贡献值
731
都币
38
在线时长: 2314小时
注册时间: 2009-11-18
我的老家
县城(都昌镇)
只看该作者 7楼 发表于: 2011-06-10
喜事值得忆 乡俗值得写 美文值得读!

发帖
590
积分
575
贡献值
0
都币
0
在线时长: 438小时
注册时间: 2011-02-28
我的老家
只看该作者 8楼 发表于: 2011-06-10
用户被禁言,该主题自动屏蔽!

发帖
5613
积分
3387
贡献值
45
都币
10
在线时长: 1696小时
注册时间: 2010-10-27
我的老家
西源乡
只看该作者 9楼 发表于: 2011-06-10
回 2楼(yjghdk) 的帖子
我对上文提到的还是饿着一夜的肚子来赶酒席的说法,有些质疑。

现在还存在这种状况吗?

这似乎令我不禁联想到《乡村爱情交响曲》第一集刘能在期间的表现.....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如果您在写长篇帖子又不马上发表,建议存为草稿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