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559阅读
  • 11回复

穿越石屋的时空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发帖
1087
积分
14960
贡献值
126
都币
2
在线时长: 385小时
注册时间: 2008-12-06
我的老家
县城(都昌镇)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使用道具 楼主  发表于: 2011-05-07
穿越石屋的时空
——读望晓源之三
走进望晓源,我一路寻找石屋。

第一次看见石屋是在二十多年前。那一次,我和堂弟从蔡岭步行去大港,途中发现路边的村庄里有几栋石屋。石屋的墙壁全是用天然的不规则山石砌成,上面没有一块烧制的青砖,也没有一块从稻田里切出来的土砖。从路上看去,墙壁上的石头之间似乎没用石灰、水泥或者泥沙粘合,更感觉有些神奇,认为砌墙的师傅很有一套功夫,能这么简简单单地用山石把墙砌得那么高那么牢固。那一次,我和堂弟一路走,一路用眼睛寻找石屋,一路说着石屋,十几里的路程,不知不觉就到了目的地。

我家的房屋也用石头,砌墙用石头则是那种被打石匠们开采出的相对规则的麻石,一块麻石就相当于一块巨砖,方方正正的砌墙很容易。像这些石屋上的不规则的天然山石被称之为“乱石”,只能用于做地下的墙基。我曾在外婆家见到用这样的“乱石”砌墙,却最多只砌一尺来高就换用砖块了。

在望晓源,我找到几栋石屋,我一栋一栋的仔细地看,我认为石屋是一种古文化化石,希冀能从石屋上发现远古的信息。

石屋的墙壁是用大小不一的山石砌起来的,大的很大,怕是有一百多斤,且是很不规则,小的略规则些,最最规则的像两三寸厚砖块。小石头构成墙体近看凹凸不平,大石头东一块西一块相对平整又光滑,像是镶嵌在墙上的一面一面的镜子。石屋的墙看上去有些零乱,但这零乱能使人产生一种美感,显示出原始古朴的韵味,让人看着很舒服。

我对石屋产生浓厚的兴趣是因为看过一个电视节目。有人发现在湖南的一座远离村庄的山里发现了一个废弃的石屋群,从电视画面中我看到,十几栋只有墙壁的石屋静立在大山之巅已不知有多了个年头,附近最年长的老人也不知石屋是何人何时留下的。有专家分析说这些石屋可能是古代“蛮夷”人,也就是西迁到云贵川的多个少数民族先祖们留下的。

电视画面里的石屋和我曾经所见的石屋非常相似,唯一的区别就是电视里的石屋没有瓦片或者茅草作屋顶。

看电视的时候,我想起一个名词:百越。鄱阳湖边的丘陵山地曾经是古百越人的家乡,后来随着中原移民的迁入,古百越人的一部分西迁,一部分人留下来与迁入的中原移民一道成为现在鄱阳湖人的祖先,石屋便是古百越人留给后人的遗产。在交通便利的地方,石屋已不可多见,现在尚留存石屋的地方,在鄱阳湖地区大约只有“很山很山”的高塘和望晓源。

望晓源的石屋门是锁着的,主人不知是出远门去了,还是正在大山里的某处劳动着。

目光游走于石屋的墙壁之上,我猜想着石屋里的生活……

石屋的大厅中间有一个火塘,在一个傍晚,火塘上架着一只陶制或者铁制的鼎罐,罐里的水沸腾着。火塘边围着一个老人和四五个小孩,老人正在给孩子们讲述一个遥远的传说。一个女人在屋里有些心不在焉地忙碌着,时不时看一看门口。突然,一个壮实的汉子背着一头黄麂进了门,汉子把黄麂往地上一甩,然后用竹筒在一个缸里舀起水大口地喝着。女人和孩子见到黄麂,一起围了上去,不多时,沸腾的鼎罐里飘出了浓浓的肉香……

又一个夜晚,十几个男人聚在火塘边议事,这家的一个后生喜欢上了山外村里的姑娘。那些山外村子的都是从中原迁过来的,虽说时间已经,大家都熟了,可还从未通过婚姻。男人们有些说这事不成,中原人迁入的时候杀了很多百越人,虽说不再算仇人,但也不能和他们成婚,更不能乱了百越人的血统。有些人说这事要成,中原人来山外已经几代以前的事了,过去的事就不用再计较了,要紧的是很多百越人迁走后,村子里的姑娘只能嫁给村子里的后生,村里的后生只能娶村里的姑娘,再这样下去怕是辈份都要乱了,娶中原姑娘做媳妇在别的寨子早能开禁了。众男人议论争执到深夜,之后不久的一天。这间屋里迎来了一位山外的新娘,热闹起来……
冰点还原精灵官方网站
 

发帖
1849
积分
5419
贡献值
0
都币
0
在线时长: 198小时
注册时间: 2011-04-07
我的老家
只看该作者 沙发  发表于: 2011-05-07
阅览

发帖
13054
积分
25303
贡献值
177
都币
0
在线时长: 3676小时
注册时间: 2010-01-28
我的老家
蔡岭镇
只看该作者 板凳  发表于: 2011-05-07
用户被禁言,该主题自动屏蔽!

发帖
22055
积分
440982
贡献值
766
都币
12
在线时长: 5972小时
注册时间: 2009-10-29
我的老家
只看该作者 地板  发表于: 2011-05-08
穿越了时空!

发帖
179
积分
131
贡献值
-3
都币
0
在线时长: 50小时
注册时间: 2011-03-31
我的老家
只看该作者 地下室  发表于: 2011-05-08
悦读

发帖
1626
积分
16949
贡献值
38
都币
0
在线时长: 572小时
注册时间: 2010-10-05
我的老家
周溪镇
只看该作者 5楼 发表于: 2011-05-08
石屋的大厅中间有一个火塘,在一个傍晚,火塘上架着一只陶制或者铁制的鼎罐,罐里的水沸腾着。火塘边围着一个老人和四五个小孩,老人正在给孩子们讲述一个遥远的传说。一个女人在屋里有些心不在焉地忙碌着,时不时看一看门口。突然,一个壮实的汉子背着一头黄麂进了门,汉子把黄麂往地上一甩,然后用竹筒在一个缸里舀起水大口地喝着。女人和孩子见到黄麂,一起围了上去,不多时,沸腾的鼎罐里飘出了浓浓的肉香……

这段描写是作者臆想出来的,写得很成功,很具魅力,有很强的艺术性。
发帖
71
积分
129
贡献值
1
都币
0
在线时长: 20小时
注册时间: 2011-02-11
我的老家
多宝乡
只看该作者 6楼 发表于: 2011-05-08
赏读!

发帖
1087
积分
14960
贡献值
126
都币
2
在线时长: 385小时
注册时间: 2008-12-06
我的老家
县城(都昌镇)
只看该作者 7楼 发表于: 2011-05-08
回 5楼(雪夜彭城) 的帖子
根据各种姓氏的宗谱,可以肯定鄱阳湖居民以中原迁入的为主,但我想,古百越人一定没有全部西迁,而是留下了很大一个群体,只是他们被迁入的中原文化同化了,包括他们的姓氏。否则,今天的鄱阳湖文化中就不会有许多与西迁的少数民族相同的传说。
很想写一个文化交汇时的小说,兄弟所提到的情节,就是一个猜想。

发帖
47
积分
275
贡献值
0
都币
0
在线时长: 5小时
注册时间: 2010-07-23
我的老家
北山乡
只看该作者 8楼 发表于: 2011-05-13
有待提高啊!

发帖
1087
积分
14960
贡献值
126
都币
2
在线时长: 385小时
注册时间: 2008-12-06
我的老家
县城(都昌镇)
只看该作者 9楼 发表于: 2011-05-13
回 8楼(huangping110) 的帖子
那是。
希望得到你的指点。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如果您提交过一次失败了,可以用”恢复数据”来恢复帖子内容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