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512阅读
  • 12回复

五房祠堂的传说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发帖
1527
积分
64855
贡献值
220
都币
0
在线时长: 522小时
注册时间: 2014-09-18
我的老家
县城(都昌镇)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使用道具 楼主  发表于: 2014-09-18
— 本帖被 Linux 从 今日都昌 移动到本区(2014-09-19) —
                                       五房祠堂的传说
土目胡氏有八房,五房祠堂本来也是八房共有的,到后来才划归五房管理。
五房祠堂始建于何年本可查考,因祠堂地基与吴姓有官司争议,两姓宗谱有记载。可惜在文革时宗谱为四旧给毁了,也就无据可查了。
关于五房祠堂,确实有个真实的故事。而且是作胡氏的光荣史一直成为美谈,流传至今。其实这是一桩千古奇冤案。惨无人道!
原来祠堂基地本是饼铺吴家的。吴家在这里做新屋,定向、择吉日上梁,都是经生家湾胡大先生之手。这位胡大先生本和屋主八拜之交。上梁贺宴时,胡先生派孙子去吃酒,叮嘱孙子说,‘东家没安上座,就回家’。结果安坐人不见大先生,就问东家:
“大先生没来,咋办?”
“没关系,不等了,开席!”东家与先生的关系太好了,就随口说了这话。
说者无意,听者有心。就因这句话,惹下大祸,倒了霉。当下,大先生的孙子没坐正位,悄悄回家,对爷爷传了东家的原话,先生大怒。于是召集胡氏十八屋的代表议事:强行拆除吴家新屋,就地建胡氏祠堂。并一一作了部署。这大先生是胡氏十八屋的大族长,他的话就是命令。叫大家只管拆,官司有他顶着,包赢!
于是,十八屋的青壮年齐上阵,一夜工夫将吴氏新屋拆了,连小石块、小灰团一点不留。用禾筛筛泥土、牛耕、耙平整成熟地,栽上小麦,浇上大粪。这统统一夜完成,井井有条,丝毫不乱。事后天天派人看守。
官司打到县衙,吴氏控告胡族人强拆民宅,霸占屋基。胡族回诉吴氏纯属诬告:该地不是屋基,是胡氏小麦熟地。
官司立了案。但县官老爷在寒冬期间哪愿下乡调查此案。春节期间更要拜访上司、同僚、亲朋。一拖就到二三月才下乡查看案情。
小麦经大粪一浇,早已郁郁葱葱,生长茂盛。县官一看现场,毫无屋基迹象。当时判定:小麦地是熟地,属胡姓之地;斥责吴氏是刁民,纯属诬告。并亲自下桩定界,双方不得争吵。五房祠堂门面墙有些弯曲不是直线,就是按当时县官线下奠基石的。
这场官司胡姓赢了,也是在胡大先生的意料中的事。他精通法律,也摸透了县老爷的脾气,所以他有恃无恐。封建社会虽有法律,但官老爷作风,根本不作深入细致的调查,草率定案,难怪冤假错案多的是。更为可恶的是:封建社会,家长制、族长制更是要不得。族长的话,一言九鼎,不可违抗。这位先生是大人物,但没有大气度;还是小肚鸡肠,没点人道,因朋友的一时过失,却反目成仇,弄得人家破人亡。广袤大地,哪不能建祠堂,非得拆私宅建祠堂。明明是他泄一己私愤,十八屋的村民成了帮凶。实在是可悲可恼,也太可怕!——这封建制度啊!这算不算千古奇冤?
五房祠堂分上、中、下三大部分。
上部地势高出一尺有余。有三大间:正中是大厅,有几根大柱子,直径尺余。两边是大房间。
中部是大天井,全部是麻石片砌成,不见丁点泥土。这个天井大啊,呈三丈见方的正方形。有这么大的天井,采光好,使得祠堂所有房间包括楼上,光线好。天井两侧各有三间厢房,说是厢房其实是一丈见方的大房。
下部是凉亭式的戏台,戏台有屏风、有两个月门、有通道连接两边楼房。戏台下面有小前厅,两扇大门像威严的两个大将军,又长又宽又厚重,小孩是关不动大门的。小厅两边各有一间大房。
上面的楼房都相通,称之为跑马楼。
祠堂用的材料都是上等杉木。无论竖柱、还是横梁,根根粗壮。
祠堂的支撑是一大奇观。有狮子撑、十字连环托撑、莲花撑等多种,什么地方用什么撑是恰到好处。狮子撑是用在大厅前沿的横梁下,横梁本身重、跨度又大还有许多负荷,用大撑,来减少榫头的压力,同时又装饰了一下单一结构,增加美感。狮子戏球采用镂空雕刻,很有艺术价值。戏台顶部边沿多采用十字重叠连环托撑,一个小小的支点,一个小十字托,托起一个又一个重叠连环的同样大小的十字托,像数学上的平方幂式的不断平方,最后上面的支撑面大多了。真的是匠心巧妙,很懂力学。
祠堂的门面墙也有讲究,全部用紫色条石作框架,横竖条石相互紧扣,有公母榫。宽阔的条石还雕刻了许多人物、花鸟,非常美观。
整个祠堂结构奇特,布局合理,充分体现设计者的惊人智慧、建造师的精湛技艺。可惜的是祠堂毁得早,仅凭一些记忆,不能很好地描述一二,实是遗憾。如果有个懂行的,再加上好文笔,那就真的能把这一古老建筑真实地记下来,那又该多好啊!
祠堂对一个大家族作用很大,它像一个纽带将嗣孙们凝聚在一起;它又像总统府,向族人发布公约条文。在这里处理族中特大事务;这里设谱局修宗谱使之昭穆有序、长幼分明。
五房祠堂经历了风风雨雨几百年,依然如故。哦,还有一个小插曲没讲。吴氏败诉后,实不甘心。就在祠堂背后的座峦边沿栽上一棵樟树(樟树最容易长大),几十年后,这树遮天蔽日,树冠有一亩地大,有一半树头在祠堂上厅顶部。双方又惊动了官府。这次胡姓输了!可能是后来县官也知些原委,知道上次基地判错了,再加上吴姓在县府有一定实力。县官这次立场鲜明,判定胡姓不准动樟树的一枝一叶!这也明摆是让胡姓吃点亏,好让吴家舒服些。不过胡姓也只是吃点小亏,几年一次小修,花点小钱而已。
解放后祠堂归国有,也就无人问津修葺。每年血防巡回医疗总是设在这里,后来又作学校。由于年久失修,很快面目全非。最后被村委拆了,木料卖的卖烧的烧。偌大的祠堂就烟消云散了。
                                              
                                                   二00年夏

1条评分积分+5
都昌的浩之川 积分 +5 我在下面把你的文章复制了,把字弄大了!方便阅读。 2014-09-18
冰点还原精灵官方网站
 
发帖
600
积分
16161
贡献值
3
都币
0
在线时长: 135小时
注册时间: 2012-01-30
我的老家
苏山乡
只看该作者 沙发  发表于: 2014-09-18
我从小就在这里读书!(最后被村委拆了,木料卖的卖烧的烧。偌大的祠堂就烟消云散了。)这句不对,后来修复了,今年还在修!!

发帖
11082
积分
273601
贡献值
3674
都币
601
在线时长: 606小时
注册时间: 2014-04-12
我的老家
县城(都昌镇)
只看该作者 板凳  发表于: 2014-09-18
字太小了!!!
发帖
48
积分
61
贡献值
6
都币
0
在线时长: 3小时
注册时间: 2014-05-07
我的老家
和合乡
只看该作者 地板  发表于: 2014-09-18
字太小,看不清。

发帖
6749
积分
199442
贡献值
754
都币
1
在线时长: 1093小时
注册时间: 2014-03-17
我的老家
阳峰乡
只看该作者 地下室  发表于: 2014-09-18




lian                         五房祠堂的传说
土目胡氏有八房,五房祠堂本来也是八房共有的,到后来才划归五房管理。
五房祠堂始建于何年本可查考,因祠堂地基与吴姓有官司争议,两姓宗谱有记载。可惜在文革时宗谱为四旧给毁了,也就无据可查了。
关于五房祠堂,确实有个真实的故事。而且是作胡氏的光荣史一直成为美谈,流传至今。其实这是一桩千古奇冤案。惨无人道!
原来祠堂基地本是饼铺吴家的。吴家在这里做新屋,定向、择吉日上梁,都是经生家湾胡大先生之手。这位胡大先生本和屋主八拜之交。上梁贺宴时,胡先生派孙子去吃酒,叮嘱孙子说,‘东家没安上座,就回家’。结果安坐人不见大先生,就问东家:
“大先生没来,咋办?”
“没关系,不等了,开席!”东家与先生的关系太好了,就随口说了这话。
说者无意,听者有心。就因这句话,惹下大祸,倒了霉。当下,大先生的孙子没坐正位,悄悄回家,对爷爷传了东家的原话,先生大怒。于是召集胡氏十八屋的代表议事:强行拆除吴家新屋,就地建胡氏祠堂。并一一作了部署。这大先生是胡氏十八屋的大族长,他的话就是命令。叫大家只管拆,官司有他顶着,包赢!
于是,十八屋的青壮年齐上阵,一夜工夫将吴氏新屋拆了,连小石块、小灰团一点不留。用禾筛筛泥土、牛耕、耙平整成熟地,栽上小麦,浇上大粪。这统统一夜完成,井井有条,丝毫不乱。事后天天派人看守。
官司打到县衙,吴氏控告胡族人强拆民宅,霸占屋基。胡族回诉吴氏纯属诬告:该地不是屋基,是胡氏小麦熟地。
官司立了案。但县官老爷在寒冬期间哪愿下乡调查此案。春节期间更要拜访上司、同僚、亲朋。一拖就到二三月才下乡查看案情。
小麦经大粪一浇,早已郁郁葱葱,生长茂盛。县官一看现场,毫无屋基迹象。当时判定:小麦地是熟地,属胡姓之地;斥责吴氏是刁民,纯属诬告。并亲自下桩定界,双方不得争吵。五房祠堂门面墙有些弯曲不是直线,就是按当时县官线下奠基石的。
这场官司胡姓赢了,也是在胡大先生的意料中的事。他精通法律,也摸透了县老爷的脾气,所以他有恃无恐。封建社会虽有法律,但官老爷作风,根本不作深入细致的调查,草率定案,难怪冤假错案多的是。更为可恶的是:封建社会,家长制、族长制更是要不得。族长的话,一言九鼎,不可违抗。这位先生是大人物,但没有大气度;还是小肚鸡肠,没点人道,因朋友的一时过失,却反目成仇,弄得人家破人亡。广袤大地,哪不能建祠堂,非得拆私宅建祠堂。明明是他泄一己私愤,十八屋的村民成了帮凶。实在是可悲可恼,也太可怕!——这封建制度啊!这算不算千古奇冤?
五房祠堂分上、中、下三大部分。
上部地势高出一尺有余。有三大间:正中是大厅,有几根大柱子,直径尺余。两边是大房间。
中部是大天井,全部是麻石片砌成,不见丁点泥土。这个天井大啊,呈三丈见方的正方形。有这么大的天井,采光好,使得祠堂所有房间包括楼上,光线好。天井两侧各有三间厢房,说是厢房其实是一丈见方的大房。
下部是凉亭式的戏台,戏台有屏风、有两个月门、有通道连接两边楼房。戏台下面有小前厅,两扇大门像威严的两个大将军,又长又宽又厚重,小孩是关不动大门的。小厅两边各有一间大房。
上面的楼房都相通,称之为跑马楼。
祠堂用的材料都是上等杉木。无论竖柱、还是横梁,根根粗壮。
祠堂的支撑是一大奇观。有狮子撑、十字连环托撑、莲花撑等多种,什么地方用什么撑是恰到好处。狮子撑是用在大厅前沿的横梁下,横梁本身重、跨度又大还有许多负荷,用大撑,来减少榫头的压力,同时又装饰了一下单一结构,增加美感。狮子戏球采用镂空雕刻,很有艺术价值。戏台顶部边沿多采用十字重叠连环托撑,一个小小的支点,一个小十字托,托起一个又一个重叠连环的同样大小的十字托,像数学上的平方幂式的不断平方,最后上面的支撑面大多了。真的是匠心巧妙,很懂力学。
祠堂的门面墙也有讲究,全部用紫色条石作框架,横竖条石相互紧扣,有公母榫。宽阔的条石还雕刻了许多人物、花鸟,非常美观。
整个祠堂结构奇特,布局合理,充分体现设计者的惊人智慧、建造师的精湛技艺。可惜的是祠堂毁得早,仅凭一些记忆,不能很好地描述一二,实是遗憾。如果有个懂行的,再加上好文笔,那就真的能把这一古老建筑真实地记下来,那又该多好啊!
祠堂对一个大家族作用很大,它像一个纽带将嗣孙们凝聚在一起;它又像总统府,向族人发布公约条文。在这里处理族中特大事务;这里设谱局修宗谱使之昭穆有序、长幼分明。
五房祠堂经历了风风雨雨几百年,依然如故。哦,还有一个小插曲没讲。吴氏败诉后,实不甘心。就在祠堂背后的座峦边沿栽上一棵樟树(樟树最容易长大),几十年后,这树遮天蔽日,树冠有一亩地大,有一半树头在祠堂上厅顶部。双方又惊动了官府。这次胡姓输了!可能是后来县官也知些原委,知道上次基地判错了,再加上吴姓在县府有一定实力。县官这次立场鲜明,判定胡姓不准动樟树的一枝一叶!这也明摆是让胡姓吃点亏,好让吴家舒服些。不过胡姓也只是吃点小亏,几年一次小修,花点小钱而已。
解放后祠堂归国有,也就无人问津修葺。每年血防巡回医疗总是设在这里,后来又作学校。由于年久失修,很快面目全非。最后被村委拆了,木料卖的卖烧的烧。偌大的祠堂就烟消云散了。
                                              
                                                   二00年夏


发帖
6749
积分
199442
贡献值
754
都币
1
在线时长: 1093小时
注册时间: 2014-03-17
我的老家
阳峰乡
只看该作者 5楼 发表于: 2014-09-18
我在下面把你的文章复制了,把字弄大了!方便阅读。

发帖
2004
积分
2346
贡献值
32
都币
0
在线时长: 547小时
注册时间: 2013-10-22
我的老家
县城(都昌镇)
只看该作者 6楼 发表于: 2014-09-18
五房祠堂不知在哪儿

发帖
1527
积分
64855
贡献值
220
都币
0
在线时长: 522小时
注册时间: 2014-09-18
我的老家
县城(都昌镇)
只看该作者 7楼 发表于: 2014-09-19
回 胡晓峰 的帖子
胡晓峰:我从小就在这里读书!(最后被村委拆了,木料卖的卖烧的烧。偌大的祠堂就烟消云散了。)这句不对,后来修复了,今年还在修!! (2014-09-18 16:10) 

原始的祠堂在九十年代初拆了,后又在上厅建了一截。门面保留了些原貌;今年是水泥浇柱(有白蚁)。但最多算是屋,哪有祠堂的艺术原貌。谢谢你的关注。

发帖
1527
积分
64855
贡献值
220
都币
0
在线时长: 522小时
注册时间: 2014-09-18
我的老家
县城(都昌镇)
只看该作者 8楼 发表于: 2014-09-19
电脑我还不熟,还有一些操作更是不懂。我退休多年,拼音也不太好,声母或韵母都不准确,有时一篇文章要查字典好几次,千字文要大半天。谢谢你的提醒,我会尽量注意。

发帖
1527
积分
64855
贡献值
220
都币
0
在线时长: 522小时
注册时间: 2014-09-18
我的老家
县城(都昌镇)
只看该作者 9楼 发表于: 2014-09-19
回 苏山鄱湖小草 的帖子
苏山鄱湖小草:原始的祠堂在九十年代初拆了,后又在上厅建了一截。门面保留了些原貌;今年是水泥浇柱(有白蚁)。但最多算是屋,哪有祠堂的艺术原貌。谢谢你的关注。 (2014-09-19 11:12) 

哈哈,这晓峰肯定还是我的学生,不过不是我的真传弟子,大家看看他看通了全文真意麽?!哈哈··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如果您在写长篇帖子又不马上发表,建议存为草稿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