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178阅读
  • 7回复

[地方文化]传家训扬新风之四十五丨周溪镇下湖张村:湖光望极天地宽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发帖
62454
积分
682157
贡献值
9570
都币
0
在线时长: 5744小时
注册时间: 2014-12-02
我的老家
三汊港镇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使用道具 楼主  发表于: 2018-09-19
— 本帖被 都昌在线巡检员 从 今日都昌 移动到本区(2019-06-04) —

                                因战扬名
        周溪镇下湖村委会下湖张村,探寻其“下湖”村名之源,还是先来溯“周溪”镇名之源。元末时的周溪之域,有双溪并行,中夹一洲,名“洲溪”。明万历年间(1580年),洪水毁洲,双溪合一,村民居北埂,埂为溪所绕,故名“周溪”,既为“洲溪”之谐音,又状“周身绕水”之意趣。“周溪”意名之说,在同治版的《都昌县志》卷三十六“寺观”载录中,得出了另一种版本的印证:“(周溪寺)在治东八十里新城乡,唐僧赞建,其地河水环绕其名。旧在泗山,后改建青云垴下。”

        周溪镇三面环鄱阳湖,是有名的“中国淡水珍珠之乡”。周溪镇所辖的村委会辍“湖”而名的有四分之一,分别是下湖、后湖、输湖、黄湖、盘湖等5个村委会。“下湖”的得名,源于1663年朱元璋与陈友谅的那场鄱阳湖大战。某日,朱元璋亲率一支人马从陆路行至湖边,迎战陈友谅部。朱元璋挥鞭令下:在此下湖!此地自此曰“下湖”。马队奔湖而来的途径,称“跑马道”。从双垅通下湖的三周公路那一段,就是朱元璋当年驰骋的“跑马道”。在下湖村,流传着不少与朱元璋有关的传说。某役,朱元璋在指挥战事时行船搁浅,紫金冠掉入湖中而不得。方士传出话来,需十个亲兄弟齐发力,才有机缘捞取这价值连城之物。邻村的九兄弟外加一个姐夫,驾得大船,撒开大网,跃跃欲试,誓言获冠。金冠眼看浮出水面,老大吆喝一声:“姐夫,攒劲用力!”这一声吆喝透出“十兄弟”有假,外杂了一个“内兄”,但见金冠漏网而没,再寻无着。下湖村北面的泮池,西面的输湖,其得名皆一个个与朱元璋的传说有关。

        鄱阳湖大战的硝烟散去189年后,当地渔民张延高的独子张舜文,明代嘉靖年间(1552年)由周溪上岸孟浪湖村(现湖下咀村)迁至下湖建村。下湖村历史上的几次近迁皆因湖起。村址起始在村西的龙头山附近,傍湖而居。70多年后湖水满溢,张舜文的孙子张国麟带着其子张正文,举家迁徙村东,倚山而居。1954年那场大水,部分村民搬迁至刘家山下避洪而居。1998年又是一大水之年,大灾之后国家实施移民建镇,不少村民迁建于蛇盘头附近。下湖村历史上又名下岸、厦屋、大兴垅,现有1200余村民。

                               有塘“扬德”
        下湖村村中有口池塘,原名叫“杨家塘”,早先是杨姓人家居住地,现在叫“扬德塘”,合了“弘扬美德”之意。此塘20多年前一度淤塞,近年来修葺一新。下湖村人无论老幼,都能讲起这口塘的一些传说。
[ 此帖被田畈人在2019-06-04 13:17重新编辑 ]
1条评分积分+100
鄱阳湖 积分 +100 加分专用:支持在线分享精神。 2018-09-19
冰点还原精灵官方网站
 

发帖
62454
积分
682157
贡献值
9570
都币
0
在线时长: 5744小时
注册时间: 2014-12-02
我的老家
三汊港镇
只看该作者 沙发  发表于: 2018-09-19

        故事发生在清代的哪一年待考,故事的开头事涉善堪舆的风水先生。一说看风水的地仙察探到下湖村腰斩了他家祖坟的龙脉,一说地仙在下湖张村受到了轻辱,于是起心报复。得法地仙明知下湖村所处是块凤凰宝地,他鼓噪下湖人要在村东挖一口塘,村西挖两口塘,才能风生水起,兴旺发达。村西两口塘,是在凤鸡双眼的位置,挖至深处,溢出血水,村民称之“上碗督塘”和“下碗督塘”。村东一口塘所处是凤鸡的腹部,挖出两粟箩的田螺,是腹部所孕育的“官”之体——塘底一粒螺,下湖一位“官”。田螺被无端离了生命之源,甚或遭到石灰的腌灭,弃之荒野。地仙的歹心是,一个个未来的下湖村人的“官运”也被连着扼杀。侥幸的是,有两个妇人各取了一个田螺放生至杨家塘,若干年后,下湖村出了两个秀才,相传是那两粒田螺的变体兆吉。一位拾螺妇人的族裔出了一个文秀才,叫张圣义;另一位拾螺妇人的族裔出了一个武秀才,叫张圣清。

        关于武秀才张圣清如何的逞雄武林,没有具体的情状传世。但是关于文秀才张圣义,有段能可触摸的记载。张圣义出生于清咸丰年间的1885年,曾在白鹿洞书院求学,写得一手好字和好文章。同时求学的富人家子弟施惠于他代笔文章交差,所以张圣义求学的费用是自己以才华挣得的。俗话说“秀才补得米,官在荷包里”,张圣义终生没入仕,英年早逝于乡间。传说张圣义与官场擦肩而过,是家人怠慢了县老爷。一日,县老爷骑马到张圣义家访察,拟荐入吏,下得马来,惊起张家鸡飞狗跳的,惹得张圣义之妻叱责。县官一怒之下打马回县,张圣义一生“廪空”。倒是他的满腹经纶见证犹在,其后裔张育奏是位退休老干部,曾出版地方文化著述《乡梦》,他家中至今还保存着曾祖父张圣义手抄的策论。

发帖
62454
积分
682157
贡献值
9570
都币
0
在线时长: 5744小时
注册时间: 2014-12-02
我的老家
三汊港镇
只看该作者 板凳  发表于: 2018-09-19

        在下湖村,“扬德”之义历久弥新,一些民俗中也彰显着诸如勤俭、和睦的美德。下湖村的建村始祖张舜文当年筚路蓝缕,艰苦创业。平日里多是吃糠粑度饥,生活困窘。腊月二十六是乡间除夕前的“还年福”之日,张家煮了锅粥让孩子们饱餐一顿。后来生活日渐改善,但为了教育子孙常思一饭一粥来之不易,村民传承着“还粥年”的习俗。尽管如今湖下村人的生活富裕了,春节期间大鱼大肉也是常态,但不少人家腊月二十六这日还采取焖饭蒸肉的炊事,让扬沸的粥汤与蒸肉一锅熟,以此留存住“还粥年”的乡愁。“撒帐”是流传于湖下村的婚庆民俗。由一男主角和两女配角在办喜事的主家厅堂喝彩,磬、鼓、锣、钹、铙一应乐器铿锵起来,音乐响处,手舞足蹈,东南西北、前后左右、上上下下,五谷物品各撒一通。新娘和伴娘用备好的米筛拦挡大豆、小麦、稻米一类。“撒帐后,好一个撒帐后,新人下面一个流水沟,一条黄鳝来戏水,两个螺蛳在后头”、“撒帐南,好一个撒帐南,新人好比摆渡船,只要艄公执舵稳,哪怕狂风浪里颠”,诸如此类的“撒帐”彩词,在“偌么偌天溜,溜么溜天偌”的咏吟中,既有对男女婚事的纵情取乐,又有对新郎新娘美满幸福生活的良好祝愿。

发帖
62454
积分
682157
贡献值
9570
都币
0
在线时长: 5744小时
注册时间: 2014-12-02
我的老家
三汊港镇
只看该作者 地板  发表于: 2018-09-19

                                极湖扬帆
        在新时代,下湖村人的“扬德”,融汇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和践行之中。螺蛳之殇连系村人的“官运”之畅,显然只是民间传说而已。一代代的下湖村人主宰着自己的命运,书写着各自精彩的人生。

        在当下的下湖村,临床病理研究名医张文昌、地球物理学家张立为、享誉海内外的生物统计学教授张和平、航空航天专家张伦彦等名人名家辈出。下湖村重视对青年才俊的奖掖,从1988年起,对村上当年考取二本以上的学子,敲锣打鼓送荣誉匾上门,为后生励志。从2016年始,提升档次改为对当年考取一本以上的骄子享此殊举。2018年,村上张立志、张妙妙、张璇分别荣录一本以上院校吉林大学、香港树仁大学、江西师大,得到村民理事会的奖励。据统计,历年来下湖村已有15人考取研究生,其中4人获得博士学位。下湖村的村民在各行各业,厚德立世。上世纪六十年代,村上珠贝纽扣加工红红火火。近年来,建筑浇砼、机械铲挖、木器加工等行业独具特色,诗词会、广场舞、腰鼓队热闹非凡。中华诗词学会会员,耄耋老人张南华吟诗赞美家乡湖下村:“触目波湖观碧水,寄情岁月动津关。百鸟齐鸣歌胜景,千林苍翠舞青峦。”

        宋代诗人蔡沈在闽山赣水间送别友人吟咏鄱阳湖时,有诗“闽山岂足展羽翮,湖光望极天地宽”。下湖人极目湖光,在宽广的人生天地里,扬名、扬德、扬帆……

九江都昌发布 文\图:汪国山

发帖
134491
积分
10052134
贡献值
328
都币
0
在线时长: 30249小时
注册时间: 2006-07-02
我的老家
周溪镇
只看该作者 地下室  发表于: 2018-09-19
加分专用:支持在线分享精神。

发帖
22055
积分
440982
贡献值
766
都币
12
在线时长: 5972小时
注册时间: 2009-10-29
我的老家
只看该作者 5楼 发表于: 2018-09-19
都昌各村的渊源及风俗民情,尽在传家训新风,感谢精彩分享!

发帖
7866
积分
57664
贡献值
497
都币
0
在线时长: 2740小时
注册时间: 2016-06-15
我的老家
西源乡
只看该作者 6楼 发表于: 2018-09-20
触目波湖观碧水,寄情岁月动津关。百鸟齐鸣歌胜景,千林苍翠舞青峦。

发帖
7305
积分
23539
贡献值
96
都币
0
在线时长: 3583小时
注册时间: 2015-01-31
我的老家
周溪镇
只看该作者 7楼 发表于: 2018-09-23
周溪可谓历史文化名镇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如果您在写长篇帖子又不马上发表,建议存为草稿
 
上一个 下一个